本系之課程規劃,目的在培育學生畢業時能具備下列核心素養:
大學部:
1.運用數學、科學與電機工程知識的能力。
2.設計、執行實驗、分析與詮釋數據的能力。
3.執行電機工程實務所需技術、技巧及使用專業工具的能力。
4.設計與實作元件、模組或系統所需的技術能力。
5.培養溝通協調、專案管理、團隊合作及跨領域整合的能力。
6.發掘、分析及解決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。
7.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永續與全球發展的影響,並培養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8.認知資訊及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,並尊重多元觀點。
研究所:
1.具備電機工程專業知識與實務研究的能力。
2.具備策劃及執行研究、分析及詮釋數據與撰寫論文的能力。
3.具備創新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4.具備跨領域溝通協調的整合能力。
5.具備永續思維與國際化視野。
6.具備領導、管理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並理解資訊及專業倫理。
7.具備終身自主學習與分析產業趨勢的能力。
課程設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
課程類別 | 核心素養說明 |
專業必選修課程 | 規劃適當的專業必選修課程,以培育學生運用數學、科學與電機工程知識的能力(核心能力1),學習元件及系統設計(核心能力3),使學生能有條理地處理問題,反覆驗證並分析前後關係(核心能力5),以及運用專業工具等(核心能力4)。在課堂上除了考試之外,亦透過分組作業,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能力(核心能力7),與良好的科技語文表達技巧(核心能力6)。 |
電機資訊科技相關應用選修課程 | 規劃適當的電機資訊科技相關應用選修課程,如奈米能源技術、系統晶片設計、個人及行動通訊等,讓學生能夠了解產業生態及經濟發展的趨勢(核心能力6),並訓練學生使用工具與軟體的能力(核心能力4)。 |
實驗/實習課程 | 透過實驗或實習課程,培養學生動手做的能力(核心能力3),並積極引導學生邏輯思考、問題分析、實驗執行、數據解釋、與資料推導演繹的能力(核心能力2)、計畫書撰寫、專案執行與時程管理的能力(核心能力7) 、溝通能力、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能力(核心能力7),並具有專業及倫理的責任(核心能力8)。 |
專題課程(Capstone) | 本系的「專題研究」及「專題實作」課程無論在方式或在形態上都和其他一般課程不同。此類專題課程採用主題研究及團隊合作的方式(核心能力7),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先前所學習到的知識(核心能力1−4),整合思考並融會貫通來解決問題(核心能力5),使學生具有多元而完整的實務研究訓練,根據問題做出分析與改善計畫。專題研究與專題實務之相關說明請參閱3.3節。 |
專題課程(Capstone) | 經由本校通識教育中心規劃通識課程及設計課程內容,增進學生的倫理、文化、藝術的人文素養(核心能力8)。擬定教學策略,使得學生經由相關的課程之後能充分認識國際時勢、認識社會環境與生態(核心能力6、8)、理解專業倫理、尊重智慧財產權並理解工程師的社會責任(核心能力8)。 |